華德 J 羅許 (Walter J. Loesche) 1993年6月16日 於美國,密西根州,安納堡
我於1969年來到安納堡不久之後,我接受了一個教授口腔細菌學的工作。這個課程基本上和一般微生物學不同,它同時是設計來把口腔細菌學的研究發現轉移到臨床上來。當時就齲齒的細菌學而言,很多的發現是很令人興奮的。S. mutans已經在動物模型中很清楚地被顯示出來是齲齒的一個致病菌,而S. mutans和蔗糖之間的主要互動關係也被描述出來。
剛開始的時候,我會在現成的牙科微生物教科書中指定閱讀部分,但隨著研究發現快速超越教科書能跟上的腳步,我發現我是提供我自己的筆記給學生使用。後來這些筆記就集結成冊為一本書就叫做口腔細菌學(Oral Bacteriology), 這本書由密西根大學牙醫學院在1974年出版,隨後並經五次的改寫與擴編來與時俱進。
然後,我在1975年為Oral Science Review寫了一篇名為"牙菌斑感染的化學療法(Chemotherapy of Dental Plaque Infection)"的文獻回顧。當我在收集整合那篇文章的材料時,我發現一個明顯的事實,那就是牙醫界都是把牙科感染的治療目標指向牙菌斑控制本身(plaque control per se)。這個方式雖然理論上可以治癒牙科感染,在臨床上卻是不實際的。同時,這個方式忽略了當時口腔細菌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發現,也就是:由有病的地方取下來的牙菌斑和健康的地方取下來的牙菌斑在細菌學上與生化學上是截然不同的。在那篇文獻回顧中,我重新確認一個舊的觀念:齲齒和牙周病是特定的細菌感染(盡管是一種慢性的),同時給這個觀念下了一個"特定菌斑假說 (Specific Plaque Hypothesis)"的標題。後來這個"特定菌斑假說"就成為該課程與口腔細菌學後繼版本的主題。
在完成那本口腔細菌學的上一版本時,裡面已有相當大的篇幅談到根據"特定菌斑假說"的治療策略與作法。因此也很合適把這些材料重新為更多的牙醫同仁寫一本專書。牙醫師都了解到齲齒率已經改變了(譯者註:當時美國的齲齒率因為飲水加氟與氟化物的使用已呈現明顯的下降),將來牙醫師的執業內容將不再只是補牙。但是牙醫師若要得到這些訊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他必須去閱讀基礎科學期刊的詳細報告。這本專書就是要來符合這個需求:將許多研究的發現放到"齲齒是一種可以治療的感染疾病"這個觀念架構下呈現出來。這本專書可說相當詳盡,附有表格和圖片,因為這個"可以治療的感染疾病"對許多牙醫師與牙科學生而言都是新的觀念,他們會想要看看得到這個結論所根據的資料。參考的文獻會集中放在表格和每章的結尾,讓讀者容易閱讀。
目前在繁重的牙醫學院課程中,幾乎沒有時間可以提供一個單獨的口腔微生物學課程。這種情況造成我們對牙科學生教育相當大的為難。因為我們是有系統地讓他們在齲齒與牙周病的細菌病理學上缺乏足夠的洗禮。不久的將來,牙醫學院的主事者與教師們,將會需要把基礎研究和臨床訓練的重心由形態科學轉移到以生物科學為根基。個人化的齲齒與牙周感染的細菌學診斷應該,也終將是牙醫師與他的病人互動的基本要素。最近相當豐富的口腔微生物學、口腔生理學、齲齒學教科書及許多專書,例如本書,都將為這樣的改變提供一些輔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